找到相关内容321篇,用时20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七菩提分

    不著凡情俗见,以出离心无染安住觉正净,自作皈依。二、择法觉支:详究正法律,于佛陀教法深刻体悟,无妄、真实、无迷、智慧地抉择正法。安住正法,远离一切心外求法迷惑,坚固无动摇地明了当下因缘生灭、缘起无我真理。于无常苦空正法体会深刻,再无犹疑,努力深入佛陀智慧教示。无所住修一切善法。对真理认识清醒坚定,了无邪妄疑惑。三、精进觉支:坚决实践佛陀教法,在此生乃至尽未来际,不成就决不停歇,永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1153025.html
  • 佛教应具有娱乐大众职能

    应该是很简单,但是我们寺庙很少有作到。不是要只为了作秀,应该是发自内心人文关怀,如果作不到那是修行不够。如果对人尚且如此,那么放生畜生看来真是作秀了,以佛陀智慧这点小把戏能看不穿吗?  ...印度成佛,达摩也不会到中国来,鉴真更不会到日本去(没有资料证明日本政府给他多少万年薪,完全是自愿,难道他在中国呆不下去了),甚至于佛陀弟子没有必要抄那么多佛经,他们自己完全记得住,直到他们成佛。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1856429.html
  • 佛教倡导众生和睦,世界和谐“六和敬”精神

    共同生活原则,和平共处要素。后世一切团体生活原则,都不能越此六和敬范围,佛陀智慧和才力,不可谓不空前惊人了! ...生活,不但可为佛教团体生活准则,也可成为众生和睦、社会和谐生活准则。佛陀在前四和重视法治精神外,还在后二和重视经济平均与思想统一。一个健全团体,法治精神自然不能缺少,但如不重视经济平均分配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5457087.html
  • 以佛教“六和”精神践行“八荣八耻”

    精神,关注社会,关爱众生。我们要以佛意教化于人,告诫世人,我们要禁止自身欲望膨胀,理解佛法意义,看破世间名利地位,放下人生固执,用佛陀慈悲之心、无上智慧,修习佛法,常以精进,知足长乐,追求永恒真理和佛陀智慧。我们的人生就像一首奋斗乐章,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永不松懈追求佛陀精神,用佛法意义放眼世界,对待人生,严格要求自己,社会便会达到真正意义上和谐,人们也才能够享受人世间美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560135.html
  • 谈好人与学佛

    只是一般行善(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人了)还是不够。要学佛陀智慧,要让自己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大众服务,同时利益自己步入行无漏善行列,达到超凡入圣。 ...不如意。”所以不管你有漏善势力多么得强大多么得持久。他总是会有尽时候,一但报尽还是要堕落。所以我们要有智慧,既然花那么多精力为善,为什么不让善变成无漏善呢?利用这无漏之善把我们拉出轮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5263519.html
  • 人间佛教个性

    就流传甚广,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佛教精神最佳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佛教化世导俗、净化人心功能。   历代祖师大德们,效佛所行,以各种形式向民众讲解佛陀人生智慧。早在西元二、三世纪,活跃于印度北部...珍贵文化遗产。   今天,人类精神健康指数并未随著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与此相反,愈来愈多的人觉得活得很累。如何有针对性地应用佛陀智慧,使现代人找回失去精神乐园,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1674680.html
  • 正信而不迷信圣严法师

    若要脱离则可能会发生身心障碍及家庭和事业上困扰了。他们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他们因果观念也暧昧不清。 佛教「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对象。 信佛,不是崇拜佛肉体,而是崇拜佛陀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给我们恩德。 信佛陀教法,使我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自利利他。释迦牟尼佛临要涅盘之时,有弟子问他:「您老人家入灭后,我们怎么办呢?」佛说:「你们应以法为师,以戒为师。」就是依赖佛...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3576436.html
  • 星云法师妙语释“开悟”

    理解。当记者问到“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处在矛盾之中,小到家人之间矛盾,大到国家纷争,我们如何利用佛陀智慧来化解这些矛盾”时,星云法师脱口而出就是一个字——“爱”。“最重要、最基本条件就是要有爱心。...  星云法师妙语释“开悟”   周芳   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这是记者在听完星云法师答记者问之后感觉。   3月27日,在无锡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台湾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法师应邀与媒体...

    周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41079890.html
  • 中国大乘佛教过去与未来

      中国大乘佛教过去与未来   山西省五台山普寿寺 妙喜法师   末学来自五台山普寿寺,法名释妙喜。此次演讲题目是“慈悲海浪永不止息:中国大乘佛教地过去与未来”。   佛陀智慧犹如大海深广无边,佛陀心充满了慈悲,佛陀是无相,却能示现微妙不可思议诸相教化众生。佛教是以释尊四十九年说法为基础宗教,至今已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发展演进了两千五百余年,吸纳融合了多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妙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20684380.html
  • 唐卡中神秘三界之旅

    除了色彩绚丽、画工精美以外,更重要是每一幅唐卡中都蕴含着佛陀高深智慧。而三界,正是在佛陀智慧之下展示世界观。   藏传佛教认为,在宇宙中,以性质分类,存在两种世界——凡界和圣界。圣界是指罗汉、佛陀等超世世界,而凡界就是指三界芸芸凡夫。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而以性爱、贪欲为主要欲望众生,就属于欲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及欲界天。我们人类就属于三界中欲界生命。   而那些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985683.html